山楂汉堡是一种口感酸甜、软糯有嚼劲的休闲食品,其制作工艺围绕 “原料处理 - 熬煮浓缩 - 成型切块 - 包装” 四个核心环节展开,具体步骤如下:
一、原料准备与预处理
核心原料(按重量比):
新鲜山楂 / 冻山楂:80-85%(作为基料,提供酸甜味和果胶)
白砂糖:10-15%(调节甜度,平衡酸味)
麦芽糖 / 玉米糖浆:5-8%(增加黏性和柔软度,延长保质期)
清水:适量(用于软化山楂)
可选辅料:少量柠檬酸(调节酸度,增强风味)、食用色素(极少使用,通常保持本来的色泽)
预处理:
清洗:山楂去除杂质、烂果,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。
去核去蒂:人工或机器去核(保留果肉,果核可用于熬煮提取风味),若山楂较硬,可轻微焯水(60-70℃热水浸 1-2 分钟)软化表皮,但需控制时间避免果胶流失。
破碎:将处理好的山楂果肉用破碎机打成泥状(或切成小块,便于后续熬煮)。
二、熬煮浓缩(关键工序)
混合升温:
将山楂泥、白砂糖、麦芽糖、清水(没过原料约 1-2cm)放入不锈钢夹层锅(避免用铁锅,防止果肉变色),大火加热至沸腾,搅拌防止底部粘锅焦糊。
熬煮浓缩:
沸腾后转小火慢熬,持续搅拌,使水分逐渐蒸发,果肉中的果胶逐渐析出并发挥黏性。
熬煮过程中需不断撇去表面浮沫(杂质和多余水分),直至混合物呈浓稠膏状:用铲子挑起时,膏体呈 “挂旗” 状态(缓慢滴落,不稀散),且温度达到 105-110℃(此时水分含量约 20-25%,保证成型后不软烂)。
三、成型与切块
摊平冷却:
准备内壁涂一层薄油(防粘)的方形模具或不锈钢托盘,将熬好的山楂膏趁热倒入,用刮板刮平表面,厚度控制在 1-2cm(根据成品厚度需求调整)。
自然冷却至室温(约 2-3 小时),或放入通风处加速冷却,使膏体凝固紧实。
切块整形:
冷却后的山楂膏从模具中取出,用刀切成均匀的长方形小块(常见尺寸约 3cm×5cm),切割时刀面可蘸少许水或油,避免膏体粘连。
对边角不规整的块进行修整,保证成品形状统一。